把司法温暖送进群众心里——桥西区法院践行“如我在诉”理念记事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2日 19:55
近年来,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树牢“如我在诉”意识,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把司法为民的情怀嵌入每一起案件的办理细节,既释法析理、定分止争,又追求案结事了的司法温度,让群众切实触摸到公平正义。
刚柔并济,司法既有力度亦有温度
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桥西法院的干警们既手持法律利剑彰显司法力度,又怀揣为民初心传递司法温度。
“张法官,那是我的救命钱啊!”外省大货车司机在电话里的声音绝望嘶哑。一起交通事故后,司机伤痛未愈,雇主却“人间蒸发”,胜诉判决何时兑现成了司机心里的痛。“若我的亲人流血流汗还拿不到赔偿,该有多无助?”桥西法院执行干警张增运揪心不已,随即带着这份共情,和书记员驱车驶过蜿蜒山路,一头扎进被执行人所在的深山老家。
一次次蹲守,又一次次落空,但他们没有放弃。当案涉车辆出现,被执行人亲属出来阻挠执行,张增运站在烈日下,用沙哑的声音一遍遍释法明理。7个小时后,他们将案涉车辆成功扣押。3天后,司机收到赔偿款,向张增运打电话时喜极而泣,哽咽着连连道谢。
“‘如我在诉’要求我们成为当事人绝望中的摆渡人,将白纸黑字的判决书,化作当事人的生活希望。”张增运表示,执行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力度。
司法的力度不仅体现在执行环节,在刑事案件审理中,桥西法院同样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化解矛盾,守护群众的财产安全。
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桥西法院刑庭庭长郑丽君及法官助理贾茵加班加点,对每一笔集资款项进行实质性审查,和集资参与人见面,核对数据、通报进展。同时,他们与被告人积极沟通,耐心释法明理,最终被告人退缴全部非法吸收的资金,集资参与人均得到清偿,一起社会矛盾得以化解。
细微处见初心,让群众感受司法温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的案件也关乎群众的喜怒哀乐。桥西法院干警们用细致入微的工作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法官,就冲你们跑腾这么多趟,我听你们的。”一起物业合同纠纷的被告对留营法庭庭长王倩说。这起物业纠纷标的额小,但僵持数月。业主列出物业公司10余项服务问题,物业公司则坚持认为个别业主不交费违约。“走,咱们到小区看看到底什么样?”王倩受理案件后,了解到业主腿伤不便,于是带领团队开启了上门解纷模式。
王倩一行来到业主家核实情况,情理兼具地耐心劝说:“拒交物业费只会导致小区物业服务恶性循环,咱们得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是赌气……”同时,她向物业公司负责人悉心释法,给出提高服务质量等建议。4次叩门后,王倩朴实的话语敲开了当事人的“心门”,业主被法官的耐心打动,物业公司也承诺整改。
司法的温度,还藏在那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细节里。一位当事人攥着丈夫的死亡证明,神色焦急地来到法院档案窗口,想要查询丈夫的诉讼档案。这是一桩2014年区划调整前原桥东法院的案子,案卷尘封在库房,查找难度可想而知。档案室的干警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翻箱倒柜”开始查找,尽管汗水浸湿了衣服,但谁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当他们将复印好的卷宗交到群众手中时,对方颤抖着双手,眼中满是感激,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
对于特殊群体的诉讼需求,桥西法院的干警们更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关怀。“您好!请问需要帮助吗?”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案件当事人王某紧张、无措的情绪被诉讼服务大厅导诉员张琳亲切的口吻化解了大半。“我是聋哑人,听不见。”67岁的王某因工伤导致听力障碍,一只手拿着残疾证,一只手比画着表达诉求。张琳积极和审判团队联系,并通过书写文字方式,一点点引导王某了解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何填写提交等等,最终帮王某顺利完成了材料递交工作。
智慧解纷,力争“案结事了人和”
桥西法院的干警们深谙化解纠纷的密码,他们不满足于“案结”,更追求“事了人和”。通过细致调查研究、耐心释法析理,在法律框架内寻找最优解,让“如我在诉”成为化解矛盾的钥匙。
原告张女士与被告李先生结婚12年,育有一女。近日,张女士以“感情破裂、长期遭受冷暴力”为由起诉离婚,而李先生坚称“为了孩子必须维持家庭的存续”。庭后,桥西法院民一庭庭长纪晨宇就抚养权问题询问双方女儿的意见。“爸爸不怎么回家……我想跟随妈妈生活。”当事人女儿短短的几句话,揭开了这个家庭隐藏的伤痛。
原来,李先生从事长途运输工作,回家不多,其和张女士已分居3年,其间为数不多的见面,每次都是以激烈争执收尾。法官最终依据民法典判决双方当事人离婚,庭后还联动心理咨询师和妇联,对双方当事人和他们的女儿进行了心理咨询与指导,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生活氛围。
纠纷化解中,桥西法院的法官们始终将群众的生活需求放在重要位置,用灵活的方式化解矛盾。在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中,申请执行人急需医疗费,而被执行人是一位保洁大姐。“法官,我真不是赖账,一次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啊!”被执行人打开手机里的微信账户,微薄的进账收入一笔笔清晰可见。“申请执行人的愤怒可以理解,但假如我是这位大姐呢?”执行干警张云帆换位思考。张云帆耐心地向申请人展示被执行人的工资流水,分析保洁大姐窘迫的现状。最终,分期履行的方案被接受,保洁大姐流着泪说:“谢谢你们懂我的难。”
一桩桩,一件件,如我在诉,念兹在兹。不论是手持正义之剑的审判法官,还是栉风沐雨、四处奔走的执行法官,亦或是弘扬法治精神、做好司法保障工作的行政人员,桥西法院干警坚持攻坚克难、主动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如我在诉”的深刻内涵,让公平正义不仅写在判决书上,更走进群众心里。
来 源 |河北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