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区铺就残疾人就业增收希望之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09:12
近日,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残疾人联合会“美丽工坊”项目活动室,项目牵头人刘贵君正带领残疾人学员双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朵便出现在她们手中。一团毛线、一根钩针,不仅编织出美好生活,还带动一大批残疾妇女实现了就业。
桥西区残联充分把握有利时机,瞄准手工业产品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生产方式灵活、适合残疾人参与的特点,通过开设“美丽工坊”,面向残疾妇女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并与订单加工企业积极对接,打通市场销路,让掌握技能的残疾妇女能够技有所施、产有所销、销有所获,助力她们增强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
刘贵君介绍说:“截至目前,我们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200余人次。我们的产品不仅走向了全国,还接到了来自欧洲、东南亚的国际订单,业务范围也从早期的编织钩织、服装制作、手工串珠,拓展至现今精巧的非遗手工盘扣、非遗布艺、螺钿、盘纸等等,参与订单生产的学员月收入能达到1000元至3000元左右。”
创作不止于坚守传统,更要探索创新,为了使手工制品更具独特性与吸引力,“美丽工坊”的骨干成员大力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让老技艺适配新需求。从胸针、发卡、耳环等日常配饰,到独具匠心的挂件等精致的手工制品,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欢迎。“常常一个下午或晚上制作出的手工制品,就能获得一两百元的收入,灵活的增收方式为我的生活注入了底气。”学员苏文娟说。
近期,桥西区残联“美丽工坊”迎来了跨越地域合作新机遇,携手上海一家贸易公司,为国际品牌制作手工编织产品,10余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学员已投入订单生产。桥西区残联理事长于小燕表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通过国际舞台展现了残疾人的社会价值,为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来 源 |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