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向抗疫巾帼英雄致敬!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1日 20:59
你们,有很多的身份,
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
但在疫情面前,
你们,是最坚韧的“铁娘子”,
挺身而出,主动请缨,
日夜奋战,无私奉献,
彰显新时代的巾帼风采!
向抗疫女英雄们致敬!
东里街道警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瑶
疫情防控重在社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石家庄市桥西区东里街道警苑社区全体迅速投入战斗,在党总支书记李瑶的带领下,勇猛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守护着这座城,保卫着居民平安健康。他们以扎实的工作让居民信心更加坚定,无私的奉献赢得了群众一致称赞。
今年37岁的李瑶已入党15年,大学毕业第二年便坚定地投入到社区一线工作中。1月5日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后,李瑶立即收回打算和女儿一起去好好吃顿饭的脚步,转身投入紧张工作中,联系各小区物业封闭大门,组织所有物业公司人员到办事处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在各网格群通知居民第二天进行核酸检测。
因为连续辛苦劳累,李瑶的嗓子一度出现失声症状,桌上同事为她倒好的热水,从温到冷始终没有得到她的“眷顾”,倒是手机像是她的珍宝,手指飞快地在上面回复接连不断的消息。
疫情来得突然,但李瑶凭借着多年社区工作经验和这一年来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磨炼,迅速镇定下来,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各司其职。小喇叭吹响了核酸检测的集结号,紧闭的小区大门外有红马甲、红袖标驻守,生活物资有人跑腿代买、有人联系送上门,独居老人特有专属照顾服务……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仿佛让居民吃下了定心丸,却是她和同事们几天几夜毫不敢放松的心血和努力。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坦白讲,谁不喜欢轻轻松松地活着,但身为党员,只要国家和百姓需要我,我就能一直勇敢冲锋在前!”相信这不仅是李瑶的心声,更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共同信念。
东里街道疫情监测组组长:张晓霞
“80后”张晓霞,东里街道疫情监测组的组长,因为业务熟练、能力出众,被邀请到桥西区疫情监测组为临时帮忙的老师们培训讲解大数据核实的工作流程。“您好,请问您是杜某某吗?我是桥西区东里街道工作人员,现在需要和您核实部分信息……”她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了一份高效便捷的工作方法,并现场拨打电话进行演示。得益于她的认真分享,老师们很快就上手熟练起来。
在当今时代,信息数据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核实大数据的关键就是核查比对个人身份信息,因此张晓霞和同事们常常被当作“诈骗分子”,遭到群众的不信任、不配合乃至粗言恶语。被问到有没有气哭过,她笑着说:“正好相反,我很开心大家的反诈骗意识很高,的确不能随便把个人信息透漏给陌生人。”她总是很乐观,会给隔着电话线的群众耐心解释,并教给他们如何验明自己的身份。遇到态度不好的,会安静地等着对方发完脾气,再安抚他们的情绪。一句“换位思考”和“互相理解”,她便轻描淡写地把所有努力盖过不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去年到现在,张晓霞从未真正有过一天的休息和放松,面对家人的担心和孩子的抱怨,她一边解释一边承诺:“现在党和国家更需要我,等疫情结束了,我就回咱们的小家。”衷心希望,春天到来花开之际,她已经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东里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职工:韩红儒
“我没事,不用去医院,休息会儿就行。”躺在休息椅上的韩红儒紧紧握住同事的手,小声无力地说着。1月20日下午3点多,她被同事发现突然晕倒在单位厕所,虽然意识尚在,但浑身疲软乏力动弹不得。在急救医生为她检测身体状况时,她连连摇头表示自己并无大碍,但她苍白的脸色却让同事们为之揪心。
48岁的韩红儒是桥西区东里街道的一名公益岗职工,在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大数据核实、汇总、上报等工作。这项工作看似轻松,实则是个“苦差事”,不仅要耐心细致,更需24小时在岗位随时核实上报数据信息。年初我市疫情暴发后,韩红儒每天忙碌工作十几个小时,自1月6日起直至她晕倒前一刻,已连续在岗十五天。
“您好,我是东里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韩红儒,请问您最近去过藁城、南宫、新乐等地吗?......好的,您先忙,我一会儿再给您拨过去可以吗?好的,再见。”这是韩红儒晕倒前打出去的最后一通电话,因为被核查人表示手头有事通话不便,她就先挂断电话准备去趟厕所后再重拨一遍。但突发的意外打断了她的计划,在被抱到担架前,韩红儒还不忘自己的工作,努力抬起手示意同事,在她耳边不断重复“电话...再打一次...霍某某...”。直到同事连连答应,她才放下心来,被急救车送往省三院。
全市疫情突发后,韩红儒所在的街道共接收上级推送的大数据核实信息、流动调查信息等两万余条,在韩红儒和同事们的连续奋战下,已核实上报了一万两千余条。纵然时常加班加点忙碌不停,但她从不抱怨,反而更加心疼在室外忙碌的社区同事和医护工作者们,“他们都在冒着冷受着冻地工作,非常辛苦,我这点工作实在算不上什么,趁现在还能干,就多为防控疫情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