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路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09:29
搭建“微平台”、提供“微服务”、建立“微机制”,石家庄市桥西区维明街道自强路社区党委积极探索为民服务、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用心用情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提升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自强路社区辖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共有17个小区楼院,老旧小区多。同时,自强路社区充分发掘辖区商务楼宇和企事业单位资源,利用省三院、桥西口腔医院、中山体育场等,开展一系列便民惠民活动,联合党员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和需求。

“微平台”聚能 决策共商常态化
“这里的充电桩不仅能充电,还有车棚挡雨防晒,方便又安全。”6月26日,正在康宁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给车辆充电的秦女士说。
自强路社区辖区多为老旧小区,可利用的公共空间非常狭窄,大部分小区无法满足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选址要求。如何解决好社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自强路社区党委一直谋划并解决的问题之一。
自强路社区通过“红色联盟”党建联席会,搭建商议“微平台”,与共驻共建单位、居民代表,协商征询意见。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最终商定:辖区康宁里公共空地,可以向上级申请安装充电桩。
社区将居民建议及选址地点及时上报,办事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最终在2024年11月安装完成了含200个充电端口的康宁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该充电点消除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上楼等安全隐患,满足了附近9个老旧小区居民的充电需求,解决了居民一大“难题”。
自强路社区党委通过搭建“微平台”凝聚多方力量,就社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决策共商、事务共管,推动社区治理向“协同作战”转变,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微服务”增能 为民服务精细化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月27日9时,居民吴阿姨打开其所在的第三社区网格群,映入眼帘的就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志愿者每天定时发送的“健康知识”。
为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社区联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退休医护人员,在居民网格群“自强路社区健康课堂”中发布健康知识。“社区举办各种义诊、健康讲座都会在网格群里发布,大医院里的专家在社区免费接诊很方便,每次我都会参加。”吴阿姨说。
自强路社区党委充分挖掘辖区资源,定期联合共驻共建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了关节科、脊柱科等专家在辖区中山体育场开展名医问诊服务。
为方便社区老年人,工作人员提前在网格群中动员宣传,提醒来访居民携带好化验单、诊断书等相关材料,方便坐诊专家现场问诊、节省居民排队等候的时间。
通过采取一系列“微服务”举措,自强路社区实现了为民服务的精细化,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和温暖。他们联合应急救援队开展系列活动,为居民讲解了面对生活中用到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现场示范传授急救方法,提升辖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近三年,累计开展义诊及其他大型活动5次,各类健康知识讲座20余场。
“微机制”提能 社区治理精准化
“为居民和社区保驾护航点赞!”“咱们的居委会很棒!”近日,在自强路社区网格群中,居民一致点赞社区工作人员。原来,有居民在微信群谈到自己居住中遇到的新情况,杨杰第一时间在网格群中回应,并与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核实,并将现场照片、处置情况及时在网格群中发布让居民放心,暖心的服务获得了居民一致的好评。
“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同时,我们邀请社区威信较高的老党员任职兼职网格员,实时收集居民诉求,回应居民关切,共同协调解决问题。”自强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杰介绍说。
自强路社区坚持“问题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落地”机制,通过居民网格群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三年来,他们通过这样的“微机制”解决居民各类矛盾纠纷,居民认可度不断提高。
“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共商共治’模式,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方法,精织为民服务网,努力把社区党组织打造成善治善为的坚强堡垒,为居民打造更加和谐、宜居的温馨家园。”杨杰说。
来 源 | 石家庄日报客户端